事业单位备考群:480083718
高校、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?
这个说法源自2016年1月15日在京举办的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”上相关部委官员的表态。该人士表示,今年将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,特别是高校、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。外界从这一表态中解读出两层意思:一是研究编制创新改革主要针对事业单位;二是高校、公立医院今后或将不再纳入编制管理。(1月26日《中国经济周刊》)
尽管只是一次论坛上“有关人士”的表态,但回顾过往新闻,所谓高校、公立医院今后或将不再纳入编制管理的说辞,不能说是毫无根据。从顶层设计而言,十八届三中全会的《决定》中明确表示: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。从地方先行层面而言,在去年5月,北京市就公布《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》,探索将现有高校、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,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,保留事业单位性质。
倘若分析再进一步,更不难发现不将高校和公立医院纳入编制管理的必要性。
这些年来,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公立医院,都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变化。
☟
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,高校里的学生数量在日益增加;公立医院的就诊者数量亦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,而长期存在且几乎无所变化的编制管理,必将导致优秀教师进入高校、优秀医生进入公立医院的困难。而将高校与医院不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,必将有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,促进相应行业的发展。
对于事业单位编制化管理的弊端,人们其实已经反复地提及。
☟
尽管编制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相应单位实行员额管理的重要工具,且有利于控制人力支出费用,但长期存在且常常是稀缺资源的单位编制,一方面既造成了由编制而产生的巨大待遇差别,编制内外人员在福利和待遇方面,往往相差悬殊,这客观上构成了某种不公;另一方面,正因为编制是稀缺资源,所以在对编制内人员的招录考试中,就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种种腐败,触目惊心甚至令人匪夷所思。
从此意义上看,取消高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编制化管理,有利于编制创新改革,解决养老保险改革中对编内、编外人员的对待问题。而以更大的视野来观察,取消高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编制化管理,还是事业单位“去行政化”的一部分。让高校与医院不再因编制有限而进人困难,让人才自由流动,当机构管理更多遵循市场的因素,随之衍生而出的,就必然是腐败现象的渐消,是倒逼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正向的变化,这些变化都非常可期。
一个事业单位编制,你在这头,我在那头,中间相隔的是待遇和福利的巨大沟壑。如果说,此种怪现状的存在有着历史性的因素,那么时至今日,它已越来越不可持续。由此来对比,在高校和医院中“去编制化”管理,既是在为相关行业求得活力,更是在为整体的事业单位改革破题和寻路。
最新、最快信息请关注下面华政微信平台!!